11月24日晚21點,肯塔基大學醫(yī)學院行為科學系統(tǒng)終身教授,腦與認知老化實驗室姜揚主任作為腦客中國科研第36位講者為大家?guī)碇黝}為預測老年認知障礙的神經生理指標的報告。
姜教授開始和大家分享了一些真實的老年癡呆患者的生活信息,然后從腦電EEG、肌電MEG等神經生理指標在老年認知障礙早期的輕度認知障礙MCI的識別研究中向大家展現了一些實驗結果與結論,最后簡單的和大家討論了包括TMS、TDCS等無創(chuàng)神經調控在認知障礙治療中的應用。
報告結束后,姜教授針對觀眾提到的問題作出了解答:
問1.姜老師好,面部識別任務中圖片素材的選擇有什么要求嗎?最近看到耶魯大學James Mcpartland教授在自閉癥兒童生物標志物N170的獲得中,采用的任務圖片是利用專門軟件進行處理,統(tǒng)一像素、大小等要素進行動態(tài)播放,原始素材的獲取有怎樣的要求呢?可以自己拍攝還是要參考已有文獻呢?
答:關于N170,耶魯大學20多年前就報道了,我認為如果是做中國小孩兒的話,應該自己做照片,但如果中國的同行已經標準化了這些面孔的話,使用這些標準圖片給研究生做實驗是很有效率的,因為研究生時間比較緊,需要早些畢業(yè)。
問2.姜老師您好,剛才提到的十年追蹤研究,請問這樣的長期追蹤研究,如何保證研究對象的保持?長時研究,期間可能會出現很多變故,譬如社會環(huán)境、社會結構的變化等,那如何保證研究的信度與效度?這樣的長期追蹤研究需要注意什么?
答: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,長期的追蹤研究是非常困難的事情,需要足夠大的機構進行支持,我在報告中提及的數十年追蹤其實具體而言差不多是35-40年;現在中國推出腦計劃,也將這種長時間追蹤活動提升日程,在政府與各級人士的共同努力下,相信會有比較好的結果。
觀看完整視頻內容請掃描下方二維碼觀看。
掃描二維碼
觀看完整視頻
“老吾老,以及人之老;幼吾幼,以及人之幼?!闭浴睹献印ち夯萃跽戮渖稀さ诎斯?jié)》
解釋:在贍養(yǎng)孝敬自己的長輩時不應忘記其他與自己沒有親緣關系的老人。在撫養(yǎng)教育自己的小輩時不應忘記其他與自己沒有血緣關系的小孩。